光影铭记,精神传承:外国语学院党委组织电影党课《南京照相馆》观影活动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发布时间:2025-10-11浏览次数:10

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师生党员的历史使命感与家国情怀,2025年9月28日,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组织师生党员集体观看了历史题材电影《南京照相馆》。本次活动通过影像回望民族历史,激发党员同志在新时代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影片将镜头对准1937年南京城的吉祥照相馆,在这方寸之地,几位普通人的命运与浩劫迎头相撞。他们于绝境中做出的生死抉择与完成的精神觉醒,构成了影片最动人的篇章。观影过程中,师生党员深受震撼,多位同志分享了他们的感悟。

李澜:《南京照相馆》以一家小照相馆为缩影,通过巧妙的叙事视角,再现了1937年南京的血泪历史。经由普通市民视角看历史,更加深了和平年代的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和理解。邮递员、日军翻译、照相馆老板、龙套演员、警察、妻子、儿童,每一个角色虽性格不同,但无不展现出渴望和平、爱护同胞、希冀美好生活的底色。他们舍生取义的人生选择,让人动容。最后婴儿得救、照片中的历史得以呈现于世人面前,给人希望。每一帧影像都在提醒我们:勿忘国耻,守护真相,方能照亮未来。

韩璐璐:怀着沉重的心情,我观看了这部电影。影片中,许多镜头让我深受触动,那一张张记录着日军残暴行径的照片诉说着同胞们的苦难与血泪,也掀起了我内心的愤怒。电影中,藏在照相馆的主角们就像当时真正的南京大屠杀经历者一样,不带有任何主角光环。他们为了掩护彼此而勇于牺牲自己、对抗敌人;他们凭着内心的团结、正义与勇气,成为了在黑暗中发一点光的萤火。电影中,他们在照相馆守护的不仅是张张底片,更是不能被遗忘的民族记忆与历史真相。《南京照相馆》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堂深刻的党性修养课。它通过讲述南京大屠杀期间“小人物”在一家照相馆经历的生死命运,映照出国家与民族的“宏大历史”。我深刻感悟到,真正的党性修养,源于对历史的敬畏、对遇难同胞的缅怀和对祖国如今一片安宁的珍惜。这部电影给予我们深刻的实践启示: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必须以史为鉴,将历史的伤痛转化为推动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要在实践中锤炼党性,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胡雨洛:今日观看《南京照相馆》,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影片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背景,通过“吉祥照相馆”中小人物们守护真相的故事,展现了普通民众在民族危亡时刻的觉醒与抗争。例如,老金为保护同胞与证据壮烈牺牲,学徒阿昌从怯懦逃离战场到英勇烧毁底片抵抗日军等情节,这些情节不仅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也彰显了平凡小人物中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脊梁。而作为一名党员,这部电影让我对党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历史并非冰冷的教科书,而是鲜活的信仰淬炼。电影中人物对真相与正义的坚守,正是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生动写照,故我们需要铭记历史,在苦难中砥砺前行,在和平中牢记历史。而这就需要作为青年党员的我们,主动扛起传承历史记忆的责任,从党史中汲取经验与力量,在当下筑牢理想与信念。今日的和平源于先辈的鲜血,但维护和平仍需要当代人的实干。正如“吾辈当自强”所言,我将把观影后的震撼转化为日后学习工作的攻坚精神,以专业知识助力国家建设,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居安思危,将爱国热情融入到接下来的实际行动中去。

曹可:看完《南京照相馆》,我的心绪如江水翻涌,久久难平。这部电影警醒我们不能沉溺安逸,勿忘昔日屈辱。《南京照相馆》中,每一个角色都承载着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命运。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却在历史的洪流中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影片以沉痛的南京大屠杀史实为基,镜头精准聚焦于吉祥照相馆及其中命运交织的人们。阿昌、毓秀、存义与老金一家,他们的聚散离合,构成影片叙事的主轴,更在民族存亡的至暗时刻,深刻勾勒出普通人灵魂的剧变,从求生本能到痛苦觉醒,直至精神的蜕变。《南京照相馆》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更是一次历史的回望,一次心灵的对话,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历史不容遗忘。记忆的接力棒已交至我辈手中,唯有肩负这份沉重,以行动捍卫真相,我们才能在历史长河中刻下属于这个时代的尊严印记。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郭浩铖:观看《南京照相馆》后,我内心深受震撼。影片中,那座本应定格幸福的“吉祥照相馆”,却成了记录民族伤痛的暗室。底片不仅是日军罪行的铁证,更是平民觉醒与反抗的象征。“铭记历史,吾辈自强。”这段国殇警示我们,唯有国家强大、民族团结,才能守护人民的尊严与生活的安宁。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精神,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将个人的理想融入祖国的前途与民族的命运之中。以实实在在的奋斗,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这才是对历史和先烈最好的告慰。

此次观影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大家深刻认识到,铭记历史是为了在和平年代保持警醒,在实干中传承精神。外国语学院党委将继续引导师生党员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以专业能力和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供稿:朱亚妮(学)    供图:龙菡    编辑:夏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