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全球史的叙事中,大豆从不只是一粒平凡的作物,它自古代商道驼铃中走来,又在AI驱动的数字供应链中再生,既连接起中外贸易的交流,也见证着农业与科技的融合,正所谓“一豆一世界,一味一文明”。本次“全球史视域下的豆类贸易与中国电商”工作坊,以“大豆”为棱镜,折射出学术思考与产业实践、历史纵深与未来愿景的交织图景。在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李文平副教授的引领下,我们追溯“大豆”在日语语料库中的词源变迁和语义流转;数字经济研究院崔丽丽教授的精彩分享,深入解读了电商平台如何借助大模型重构产业生态;横滨国立大学张馨元副教授进一步呼应指出,AI技术不仅深刻改变了大众生活方式与质量,更展现出跨学科应用的振奋前景。与此同时,上海财经大学与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师生携手走进清美集团的生鲜食品生产与线上销售的第一线,亲身感受传统食品在现代科技与市场机制中焕发新机。短短数日,来自日本的青年学子不仅在跨文化课堂中迸发思维的火花,更在沉浸式的SUFE体验与企业参访中,体会到中日文化之间的真诚共鸣。文化、科技、电商、学术、友谊在此汇通,勾勒出全球史研究最动人的现实注脚——历史从未远离,它终将落于人类共同追求的福祉与文明互鉴的繁花之中。

9月16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红瓦楼日本语论坛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球史视域下的日本及周边区域研究”项目(国家立项)成功举办了题为“全球史视域下的豆类贸易与中国电商”的工作坊。来自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国际社会科学研究院的张馨元副教授一行5名师生、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崔丽丽教授、日语系张厚泉教授、李文平副教授以及日语系硕士研究生参加了工作坊。


李文平副教授首先作了题为《现代日语书面语中“大豆”相关表达使用案例分析》的演讲。李老师以“大豆”为对象,以中纳言(『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BCCWJ))语料库为平台,就收集语料和整理语料的方法、研究问题相关表达的提取方法,以及如何将语言数据与专业知识跨学科结合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实证性分析和论证。


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崔丽丽教授作了题为《AI大模型技术发展及行业应用——以电商为例》的演讲。

崔教授开场就指出,数字经济发端于70年前,如今,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崔教授与大家分享了数字经济持续演进的数次浪潮,以及AI大模型的发展历史后,对各行各业海量知识通过模型应用实现产业变革背后的逻辑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3年AI大模型的行业渗透方向,分别就敏感度行业(如银行、消费零售)、中敏感度行业(证券保险、文旅、家用机器人)、高敏感度行业(如汽车、电脑、手机、电商)的产业竞争力的敏感度进行了科学推测。

崔教授在演讲中通过现场视频,向大家介绍了优化供应链的AI电商应用场景以及AI电商产业图谱,大模型重构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五种模式,以及应用、模型、知识、算力、组织等AI时代的科技架构工程,最后用蛇吞象的故事形象地比喻了AI与传统工业的关系,指出智能化浪潮为我们带来的不是简单的AI赋能工业,而是AI乘以工业的效应。即,蛇吞象不是简单的蛇吞了象,更不是象头蛇尾,而是变容生成了一种新的物种,换言之,AI赋能不是简单的提高工业效率,而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形式。

来自横滨国立大学国际社会科学研究院的张馨元副教授在与谈过程中表示,通过崔教授的演讲,了解到中国AI赋能发展突飞猛进,不仅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民众的生活质量,大模型还在外语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令人感到振奋和自豪。


随行的大学生也不由纷纷感叹上财在数字经济研究领域和外语研究领域崭新的思路和方法,受到了强烈的启发。最后,两位横滨国立大学的学生代表分别用英语和日语向两位演讲者致谢,并赠送了纪念品。
工作坊结束后,日语翻译硕士课程的曾雪婷、王吉、张唯佳同学加入了交流,并带领日本大学生体验了校园美食,令日本大学生们赞不绝口。


工作坊结束后,日语翻译硕士课程的曾雪婷、王吉、张唯佳同学加入了交流,并带领日本大学生体验了校园美食,令日本大学生们赞不绝口。
下午,在数字经济研究院访问学者张平平老师和日语系张厚泉教授、李文平副教授的陪同下,代表团一行参观访问了位于浦东的清美集团公司总部。
本次工作坊和双师课堂得到了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中心的大力支持。
(供稿:张厚泉 供图:夏润、张厚泉、张馨元 审核:吕雷宁 编辑:夏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