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研,常教常新|MTI教育中心召开案例教学设计研讨会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发布时间:2025-03-13浏览次数:10

【编者按】在数智化时代,知识的半衰期急剧缩短,从最初的百年骤降至如今的3年,甚至每18个月人类知识储备就可能翻倍。在这样的现代知识生态中,大学课堂若仅仅是单向的知识输出,其价值必然受到挑战。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建立在师生共同体基础之上,知识同构、思维碰撞,并致力于“为未来培养人才”的一项教育工程。在此背景下,专业学位课程的教学改革尤为紧迫。案例教学作为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不仅贯通了教学、研究、实践、创新的全链条,而且打通了职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弥合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鸿沟。

2025年3月11日下午,MTI教育中心在426会议室召开了一场聚焦翻译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建设的案例教学研讨会。研讨会伊始,中心郭鸿杰老师结合其参加全国首届MTI教学案例大赛的经验,介绍了“英汉财经语言对比与翻译”三位一体课程案例教学设计思路。该案例采用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翻译项目为依托,并通过构建“师生共同体”实现教学互动与知识共建。这种现代化的“共游”教学思路,在实践中有效摒弃了传统课堂中过度依赖理论讲授、单向译文评析的低效方式,有力推动了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从知识课堂向学术课堂转变,从重教轻思到学思结合的转变,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随后,全国首届MTI教学案例大赛获奖者卢静老师也结合自身案例教学实践,分享了在翻译技术类课程中的应用实例。她介绍了基于语料库技术开展财经文本特征分析、翻译策略解析以及经济思想史挖掘研究案例设计,展示了如何利用数据驱动的方法提升翻译教学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中心张达球老师着重阐述了以应用实践为导向的案例教学的重要价值。他特别提出,授课教师不应局限于翻译课程本身的框架,而应积极从成熟的商业案例中挖掘灵感,汲取案例设计的创新思路。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商业案例的经验,能够让案例教学切实以问题为驱动,真正契合国家国际传播和对外话语构建的战略需求。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教师围绕如何强化案例教学设计、推进案例建设、提升翻译教学质量展开深入探讨,并在以下关键点上达成共识:案例教学要彰显“问题意识”:案例教学应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理论、形成观点、提高能力。通过真实情境中的问题驱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培养批判思维和决策能力。

案例教学要培养“创新思想”,在数智时代,AI赋能翻译教学的价值不可忽视。案例设计应融入AI元素,探索其在课程设计、考核方式、教学手段中等方面的应用。同时,案例教学还需要重视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培养,鼓励学生拓宽思维边界,提升复合型能力。

案例教学要体现“知行合一”,专业学位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要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案例教学应紧密结合行业需求,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学生能够零距离接触实际工作中的文化、环境和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案例教学要重视“项目导向”,以项目为驱动的翻译教学能够有效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理念。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不再是仅仅“观游”,而是“从游”,甚至首先师生“同游”,教师则扮演“导游”角色引领学生,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研究方法,而非让学生自己在黑箱中漫无目标地去摸索。

此次研讨会为MTI教育中心的案例教学提供了有益思路。未来,MTI教育中心将继续推动案例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跨学科视野的高素质财经翻译人才。


(供稿:卢静    供图:申力遥    审核:郭鸿杰    编辑:夏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