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三个月的2018年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于12月圆满落下帷幕。本活动旨在为研究生提供学术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以促进其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论坛共收到来自2017级研究生的19篇论文,内容涉及文学、翻译学和语言学三个专业方向。通过会议组老师专业的评审和选拔工作,本次论坛共评出五位优秀论文奖获得者,分别是徐雯、师蕾、马浩然、冯笑笑、刘盈贝,并对获奖名单进行了公示。
2018年11月27日下午,作为本次学术论坛的总结性活动,“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主题沙龙”在红瓦楼举行,2017级和2018级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与往年不同的是,为更好地给不同研究方向的同学提供更充分的学术交流机会,本次主题沙龙共分为四个分会场进行:语言学分会场以“语言学研究心得——论文写作与学术探究”为题,邀请了乔晓妹老师和张达球老师作为特邀嘉宾进行颁奖与点评;文学分会场以“浅谈文学论文写作的思路与方法”为题,邀请了杨国静老师和李锋老师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探讨;翻译分会场的主题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方法——‘手把手教你写论文’”,周晓梅老师和卢静老师作为特邀嘉宾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了翻译学专业的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心得;日语分会场以“多领域知识获取、融合及应用—如何开始一篇论文”为题,特别邀请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程洁做经验分享,学院日语系杨文瑜老师、米丽英老师以及穆欣老师也进行了点评和讨论。
各分会场首先颁发了优秀论文奖,颁奖嘉宾为获奖学生颁发了证书,并对他们的论文成果给予了肯定。

图1 各专业分会场举行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
颁奖后,乔老师鼓励在座的研一同学道:“财大外国语学院课程多,学制短,学习强度大,难度大。但是,不吃苦就不会有收获。因此,同学们对自己的论文要趁早规划。除了课程内容,自己要主动找机会学习,锻炼主动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挖掘更深的内容”。
在优秀论文成果分享环节,各专业方向的获奖同学分别从选题、搜集文献资料、论文的内容等多个角度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获奖论文,分享了写作经验。日语分会场的刘盈贝同学说道,要想写好一篇论文,最重要的就是“杂”学。每一个学科之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比如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只有充分运用语言学、文化学等领域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发现作品背后隐含的作者意图。在场的各位老师对同学们的分享进行了点评,同时也就目前同学们在论文写作中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图2 各分会场优秀论文分享
针对老师们的点评,在座同学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老师们都一一耐心解答、提出建议并鼓励大家,希望同学们具备专业的学术精神,严谨地对待自己的论文。翻译分会场的周晓梅老师和卢静老师与同学们围绕着如何写一篇好论文展开了热烈讨论,对论文写作进行了详细地剖析和指导。文学分会场的杨国静老师建议,要挖掘文本的内在动机和背后的文化因素,这样更能写出有深度的好文章。日语分会场的杨文瑜老师以她在博士论文写作时的经验为例,指出了论文撰写前期,原始资料的收集的重要性。上外博士生程洁学姐谈道:“要想写好一篇论文,前期准备非常重要,我们在论文开始前,可以多去听一些学术会议,通过倾听老师们的发言,可以更加快捷地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前沿的研究课题。”

图3 各分会场围绕主题充分探讨、交流
通过本次学术沙龙,与会同学们感到收获颇丰。研一同学表示,通过讨论的形式与同学们、尤其是学长学姐分享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很有意义,学到了很多文献阅读方法和研究工具,为以后论文写作提供了有益的启发。研二同学认为不仅学到了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还有效地解决了个人在论文写作上正面临的疑惑。本次学术沙龙氛围轻松、话题有趣,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表示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类似的学术活动。
供稿:侯丞锐(学);编审:周晓梅;供图:谢阳蓉(学)、蔡红琴(学)、师蕾(学)、朱旭(学)、刘盈贝(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