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一站式”社区活动|倾听心声,点亮未来:大一学生座谈会暨2024“千村调查”获奖表彰会圆满举办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发布时间:2024-12-20浏览次数:30

1217日晚,一站式”社区活动“倾听心声,点亮未来——外国语学院大一学生座谈会暨2024‘千村调查’获奖表彰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A104成功举办。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赵蔚副院长郭鸿杰学校关工委副秘书长郭保华学院关工委副主任、特邀党建组织员陈夏芳兼职班主任朱卫红、党沁然、常洁、管海佳本科生辅导员孟真2024级本科学生代表以及2024年千村调查获奖学生代表出席此次活动。


师生面对面,同心话成长

倾心交流,聆听“新”音。本次座谈会旨在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反馈,听取学生们入学以来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对学校和学院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等,以此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并为后续的学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座谈会上,来自日语班英法复语实验班商务英语12班的11名大一学生代表敞开心扉,围绕入学的心路历程与感受,分享所思所见,并在专业课程、学习适应、校园生活设施与服务等方面提出了问题与建议。

 

学院领导和老师仔细聆听每位同学的发言,并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现场反馈和解答,表示将持续关注大家的学习和生活需求,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助力每位学生在大学四年获得更大的成长和发展。

赵蔚书记鼓励同学们带着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保持勇于探索和积极自信的精神,学会沟通合作,在学习中不断进取,在团队合作中互相支持,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及时调整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乐观面对困难。郭鸿杰副院长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树立信心,还要有耐心与定力,积极付出行动,有解决问题迎难而上的决心,及时寻求帮助,不断反思和成长。

此次座谈会不仅为师生们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增进了解、表达自我、寻求帮助的良好平台,同时也是学院领导践行“一线规则”的重要平台,领导班子深入学生社区、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解决急难愁盼,更好地促使学院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做出改革和完善,更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回首千村路,展望新未来

2024年千村调查主题为“乡村善治引领乡村振兴”,外国语学院共40余名同学参与其中,深入全国各地的村庄开展社会调研。共有21名同学在千村调查征文中获奖,其中一等奖3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0名;共有10队伍在千村调查调研报告中获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

千村调查,路在脚下。在千村调查故事分享环节,来自2023级日语专业的刘禹芃同学分享了他所在的小组获得千村调查调研报告一等奖的经历与收获。他们的研究始于一段视频采访,专家关于工商就业促进脱贫攻坚的观点成为他们小组研究方向。他说:“在千村调查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沟通,如何从他们的故事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如何在繁杂的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并整合。这些经验,将成为我宝贵的财富,伴随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2023级商务英语专业的麦泳姗同学作为千村调查征文一等奖获奖代表,分享了自己在千村调查中的成长与感受。她说:“千村调查是一次无比珍贵的实践机遇。它能带领我们走出校园的象牙塔,走进真实的社会生活,让我们在实践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在这里,亲身体验乡村风土人情,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发展现状。在实地调研中,重塑对家乡的认知,认识到乡土中国所蕴含的无限潜力和独特魅力;在与村民的互动中收获真挚情感,收获一段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经历。让我们成为乡村振兴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真正实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在两位同学生动分享之后,现场的师生们深受启发,收获颇丰,赵蔚书记肯定了两位千村调查获奖代表的分享,同时鼓励现场的2024级同学,在2025年千村调查中积极报名,投身到这一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中去,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勇担使命,“竞”显风采。接下来,学校关工委副秘书长郭保华老师、外国语学院关工委副主任、特邀党建组织员陈夏芳老师,为千村调查调研报告获奖代表颁发获奖证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赵蔚老师,副院长郭鸿杰老师为千村调查征文获奖代表颁发获奖证书。

颁奖结束后,郭保华老师向千村调查获奖学生送上深切的期盼与寄语。郭老师说:“千村调查让我们的学生走出象牙塔,到祖国的大地上感受三农,感受国家三农工作的扎实出彩,学生更加充分了解三农,更好为祖国做贡献。通过此次调研,希望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真正的学术研究是要深入到实践中去,立足于国情,服务于人民,将论文真正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优良好学风,书香沁外语

情暖新生,“书”送未来。从2020年开始,外国语学院为每一位本科新生赠送《钱钟书英文文集》《千年金融史》等书籍。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中开阔自身视野,增强精神力量。通过这种方式,新生们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一抹书香这不仅仅是一次书籍的赠送,更是知识与文化的传承,也饱含着外语学院对学生们的殷切期望。在本场活动的最后环节,由2024级兼职班主任管海佳、常洁、朱卫红、党沁然四位老师向大一学生们赠书并寄语。

 

管海佳老师寄语:“读书是一个幸福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任何的注释和评论都不能代替自己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常洁老师寄语:“希望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可以多读专业类的书籍,精进专业;同时,也希望大家能找到感兴趣的非专业书籍,在遇到困难或者失意的时候,能够通过书籍抚慰心灵,度过难关。”

朱卫红老师寄语:“书中自有黄金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阅读,在读书过程中多联系社会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为社会做贡献。”

党沁然老师寄语:“先辈李大钊先生曾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希望大家在大学生活中,大家能够读好书,保持身心健康。你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一卷书香,展现文化底蕴;殷切寄语,流淌真情期盼。赠书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份美好的寄托,通过赠书,建立起了学院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使学生在温暖中不断前行,“书”送美好未来。兼职班主任们的真情寄语,也展示了对学生的关注和鼓励,希望他们能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积极进取,在大学的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外国语学院认真推进落实《上海财经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充分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生社区建设,并且注重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与“我与书记面对面”系列活动、关工委工作、兼职班主任工作等进行有机结合。除了依托学工队伍力量、推进领导力量下沉一线,还充分发挥“五老”的作用,尤其是发挥特邀党建组织员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同时努力探索兼职班主任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是外国语学院推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的新举措,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也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希望外语学院的学生们能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社会实践中锻炼家国情怀提升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实践能力,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努力成为具有宽广视野和深厚素养的新时代青年。


(供稿:孟真、赵蔚    供图:夏润、孟真    编辑:夏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