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研室举办教研交流会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发布时间:2024-12-06浏览次数:39

123日下午,外国语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研室在红瓦楼408会议室举办了一场教学科研交流会,与会教师针对当前本学科领域的话题踊跃发言,开展了热烈讨论。

交流会上,蔡金亭教授首先汇报了作为点评专家参加“2024年全国外语教学与研究博士生论坛”的情况。该论坛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发起的全国性论坛,主要发言者为博士生,由全国知名学者进行点评。此次论坛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承办,期一天半,分为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学三组,共有20多位博士生发言,40多位博士生导师进行点评。

艾斌教授分享了他10月31日至11月1日参加第二届北京大学全国医疗会话分析与健康传播研习班的经历和体会。当前国内一些高校外国语学院都在积极拓展语言类科研活动,尝试从语言实践、语言服务的视角去助力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用创新研究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他呼吁教研室老师们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做好教学科研基础上,扩宽科研思路,积极寻找新的教学科研增长点。

针对艾老师的分享,郭靓博士反馈道:高校外国语学院的这些举措极具前瞻性与责任感,将语言研究与中国社会发展相融合,不仅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也促使教师突破传统科研局限,在助力国家建设进程中实现个人科研价值的升华与拓展。

杜旭佳博士汇报了她在语言与社会课程上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语言学小科研项目的情况。她发现学生对AI类课题如网络语言与人机互动表现出极大兴趣。例如,有的小组调查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网络语言的理解接受与使用,有的小组调查人机互动中礼貌策略的使用。认为可从学生的小科研项目出发,寻找师生合作科研的契机,用科研成果反哺相关章节的教学。

孟雅萱博士结合近期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和大家共同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她建言大家要把与语言相关的新兴技术作为研究方向,并与大家展开研讨与展望。

交流会上,老师们不同观点的相互交织与碰撞,进一步拓宽了教研室成员的科研视野,为推动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此外,与会老师们还讨论了未来教研室的活动计划。


(供稿:艾斌    供图:魏阳芷    编辑:夏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