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5日晚,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特任研究员、爱沙尼亚塔林大学孔子学院原中方院长朱璐老师应邀莅临上财外语明思讲坛,带来一场关于爱沙尼亚与波罗的海地区人文交流实务与心得的精彩分享。
讲座开篇,朱璐老师简洁明了地介绍了爱沙尼亚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及文化概况。随后,将重点聚焦于爱沙尼亚近年来在数字创新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她指出,爱沙尼亚作为数字经济强国,政务与金融等方面高度电子化,近乎99%的公共服务均可通过互联网完成。其先进的电子公民系统(E-Residency)更是独具特色,任何国家的个人均可申请成为爱沙尼亚的“电子居民”,进而获得使用爱沙尼亚电子服务的权限,包括开设银行账户、远程成立及管理公司等,还能享受爱沙尼亚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正因如此,爱沙尼亚成为欧洲独角兽初创公司的摇篮以及全球数字化发展的重要门户,引发了在场教师们的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爱沙尼亚的现代化经验与模式值得深入学习借鉴。
作为爱沙尼亚塔林大学孔子学院两届中方院长,朱璐老师在推动中爱两国外交及民间人文交流方面功绩斐然,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爱沙尼亚大使馆的高度赞誉。她详细分享了在爱沙尼亚担任中方院长期间的经历以及开展民间文化交流活动的感悟。爱沙尼亚文化底蕴深厚,众多街道以著名诗人、文学家、艺术家的名字命名。当地电车宛如一座座“移动展览馆”,记录着爱沙尼亚的历史事件与照片。爱沙尼亚人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拥有独特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他们将采蘑菇视为与自然接触和交换的神圣仪式,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朱璐老师深入了解爱沙尼亚人民的心理与民族习性后,敏锐捕捉到中爱两国人民在人与自然交往方面的共同之处,以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为桥梁,成功策划并开展了“茶的天人境界”等多项深入人心的中爱文化交流活动,让中国文化体验走进爱沙尼亚人民的日常生活,为塔林大学孔子学院顺利开展民间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朱璐老师总结道,契合目标受众兴趣与追求的文化交流形式往往能跨越国际人文交流的隔阂,达成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此外,秉持“美美与共”的心态,采用互鉴互生、互通互融的文化交流方式也是顺利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的关键核心。
此次讲座犹如一把开启认知爱沙尼亚与波罗的海地区之门的钥匙,为与会者展现了一个充满魅力与活力的国度和地区。通过朱璐老师的分享,与会老师们不仅对爱沙尼亚的数字创新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习性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老师们纷纷表示这场讲座不仅拓宽了他们的国际视野,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和文化的交融,为中爱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构筑起了更加坚实的桥梁。
(供稿:付筱婷、赵珂 供图:付筱婷 编辑:夏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