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多语与跨文化教研室成功举办了以“跨文化教学与课程设计”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此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赵珂教授主持,旨在推动教师间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跨文化课程设计与教学中的挑战与机遇。


Dr. Kwinten Van De Walle分享了他面向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欧美文化》与《跨文化商务沟通》两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他阐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理念,尤其是多种文化模型的应用,并讨论了教学实践中面临的挑战,例如如何合理评估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润色的课程论文。

谭慧玉副教授分享了她面向研究生(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深入探讨了跨文化研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认为只有通过微观层面聚焦个体的文化间沟通,才能突破以西方跨文化理论为中心的研究偏向,从而更好地促进跨文化沟通。她高度肯定了Dr. Kwinten的教学设计,也强调教学中应用比较分析和案例研究,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跨文化互动。
赵珂教授也分享了跨文化课程建设的心得,强调了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慎式思维与能动性,尤其是应对数智时代复杂跨文化情境时的能力。她认为,跨文化教学和研究不能仅停留在语言和文化浅层的知识传授,更需培养学生可共情、可沟通、可互鉴的跨文化对话能力。
日语系副系主任穆欣博士分享了日语教学团队新开设的、面向全校学生的新生研讨课《日本文化八讲》建设情况。该课程旨在通过八个专题讲座的形式,带领学生初步了解日本文化的特点。穆欣博士详细介绍了其主讲的《宗教与审美》单元,深入探讨了日本传统宗教(如神道教和佛教)与艺术审美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他指出,宗教在日本文化中的影响深远,从文学、绘画到当代流行品牌,均反映出宗教和美学的具象融合。
常姗姗副教授分享了她带领学生团队参加“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上海赛区)的基本情况。该团队由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组成,以促进多角度的思维碰撞。她强调了以赛促学的重要性,参与比赛的实践经验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宝贵,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中更加自信和有效地进行沟通与合作。
此外,教研室的其他教师也积极参与讨论,就跨文化教育中的教学创新和课堂互动进行了深入交流。教师们一致认同,在全球化面临多元挑战的当下,跨文化教育愈发重要,未来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与全球视野。赵珂教授进行总结发言,提出了教研室未来每月至少举办一次交流活动的要求,并建议活动内容涵盖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研究分享、专家讲座等,以加强教研室内外的教学学术交流,不断提升教研室的教学和研究水平。

多语与跨文化教研室于2024年4月获批校示范教研室,由14位教师组成,包括英、日、法多语种的17门课程,涵盖商务英语专业、日语(经贸日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英法复语班、公共外语等跨文化类课程。此前教研室于6月30日举行线上活动,集体讨论了文件解读、教研室活动规划等议题。本次活动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活动计划的执行,同时为教研室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汇聚多方智慧,为新质外语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供稿:程倩、赵珂 供图:程倩 编辑:夏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