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震应邀作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题讲座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发布时间:2023-04-12浏览次数:2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学习二十大,上财在行动”的号召,2023411日下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震应邀云端开讲,为我校经济学院、会计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的教职员工和师生党员作题为《再读<实践论><矛盾论>——理解二十大报告的哲学基础》的专题讲座。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王昉教授主持报告会,380余人线上参与学习活动。

讲座伊始,刘震老师首先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理论学习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引子,全面阐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上的重要意义。他提出,学习理论最要紧的是搞对思想方法,因此要更好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就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矛盾论》两部重要哲学著作,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一大深刻体现。

随后,刘震老师从《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就“两论”背后的哲学基础展开论述。

在时代背景方面,刘震老师指出,“两论”是针对前一时期中国革命实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所作的哲学著作,主要为了反对以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为表现形式的主观主义,进而实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宗旨。毛泽东个人的读书和实践经历,使得他的论断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这为“两论”的哲学建构奠定了坚实的实践根基,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抗战时期乃至新中国成立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主要内容方面,刘震老师强调,《实践论》的核心思想在于坚持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其以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为主线阐述了包括实践对认识的基础作用、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认识运动的无限发展过程、认识运动的总规律等四方面内容。《矛盾论》则建构了关于矛盾学说的科学体系,其以如何认识和研究矛盾、怎样对待和解决矛盾为主线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等方面的内容。这背后蕴含着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哲学逻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鲜明的哲学范式。

在现实意义方面,刘震老师结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指出,“两论”创制了现代中国革命的哲学逻辑,塑造了现代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理论形态,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的中国道路。它从总体上揭示和批判了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者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相背离的基本特征和思想路线,扫除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障碍和实践障碍,奠基了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哲学基础,是我们理解百年中国何以艰难曲折而又灿烂辉煌的方法论钥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哲学智慧。刘震老师最后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哲学基础的两把思想“钥匙”,只有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此次“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讲座也是我校“理论星期二”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我校师生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际行动开创院系工作发展新局面。


学院部分师生学习感想


陶坚:刘老师的报告深入浅出,以哲学视角帮我们更深层次得领会了二十大报告。联系我们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实践论》也我们有着很深刻的启示。在教学的初期阶段,我试图尝试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但很多是西方的舶来品、并且对财大学生的了解是不够的。在经过了一轮轮教学实践,我才能让我对学生的特点及需求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基于这些来源于实践的认知帮助我将舶来品慢慢本土化,从而摸索出适合财大学生的教学设计和方法。


申力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

今天非常有幸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由刘震教授主讲的“再读《实践论》《矛盾论》——理解二十大报告的哲学基础”理论学习。“两论”是指导我国革命战争和经济发展的伟大理论,更是我们世界观的指南针,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钥匙,是认识论和方法论普遍于实践的链接。

通过刘教授的领读讲解,我深刻理解了,《实践论》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坚持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今年全国两会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体现了新时代党对“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实践路线的一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也迫切需要在工作中积极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矛盾论》指导我们要用辩证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当着手一项全新的工作时,不要盲目地用主观思想去判断,或者用轻易地以往经验拍脑袋办事情。要多考虑我们的目标或者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相对立的一面,尽可能考虑到不同的细节,提前做好预案,工作进展中不被动,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从而得到预期的效果。


谭菁:411日下午我在线收听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震老师题为“再读《实践论》《矛盾论》——理解二十大报告的哲学基础》的讲座。刘教授围绕《实践论》《矛盾论》,全面讲解了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必要性,深刻分析了《实践论》《矛盾论》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听了刘教授的讲座,我进一步认识到,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的特点。我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要认真领会二十大体现的新观点、新精神、新要求、新方略,还要学习我们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优秀品格,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丁林韵(2019级日语专业):刘震教授通过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哲学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向我们展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治国理政的新视角。他对《实践论》《矛盾论》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阐释,强调了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历史任务,从而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外,他还从党的政治理论创新发展角度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专业解读,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理论学习、指导具体实践教了方法、做了示范。这种深入解读和阐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党的经典理论著作,使我们更好地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同时,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思考的机会,以便我们理解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之中。


汤乐(2022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今天在听了刘震教授的讲座:再读《实践论》《矛盾论》——理解二十大报告的哲学基础之后,我收获颇多。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面对复杂形势、复杂矛盾、繁重任务。做事情要做到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对于我们在学习生活以及思想方面都是非常有实践意义的理论。看问题、办事情既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把握中心和关键,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来源: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