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研室顺利开展首期文化沙龙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发布时间:2024-05-24浏览次数:54

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教研室成立之后的首次文化沙龙于2024521日下午在红瓦楼146召开。此次沙龙邀请教研室成员汪小萍老师,就其在《外国文学评论》上发表的论文《可见的隐形〈基列家书〉与〈家园〉对肤色色盲论的讽喻》进行深入分享。

汪老师的报告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主要包含论文的学术解读和投稿的经验分享。她的论文围绕玛丽莲·罗宾逊的两部姊妹篇小说《基列家书》和《家园》中对于种族主义的表述展开讨论。她首先扼要介绍了这两篇小说然后条分缕析地阐述了论文的三大章节要点。在论文的第一部分,汪老师聚焦小说中种族主义话题的不可见性,通过文本细读揭示小说对黑人存在的刻意淡化。第二部分她从历史文化视角切入援引朗西埃等学者观点认为罗宾逊的"隐形书写"旨在重新配置读者的感知激发对小说中被遮蔽的种族议题的思考。第三部分汪老师深入剖析罗宾逊对后种族时代盛行的肤色色盲论的反讽结合波尼拉·席尔瓦的 “肤色色盲种族主义”理论以及罗宾逊本人的散文集,从历史学、文学、社会学等角度梳理了肤色色盲种族主义在美国的出现以及流毒,同时结合文本分析,对小说主人公埃姆斯牧师形象进行了新颖独到的解读。

在分享论文的同时,汪小萍老师也毫无保留地分享了投稿的心路历程。比如她详细回顾了引言的反复打磨过程,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厘清研究思路如何在不过分拔高论文立意的前提下彰显研究的创新性和价值。对于文学批评学者而言,如何将文学解读与历史对话,与现实观照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汪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收到审稿专家意见后的反馈和调整过程,使论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有机融合了文学批评与历史、文化、社会批判。

 

汪老师的分享中也提到了文化沙龙对她细化研究课题、深化研究路径的帮助。而她的分享也让在场的9位教研室同事受益匪浅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定期举办学术沙龙活动对教研室老师拓展研究视野、深化研究路径大有裨益。相信在全体教研室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文学教研室的学术氛围必将更加浓厚迎来良性发展的新局面。


(供稿:沈娴敏 供图:夏润 编辑:夏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