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一行来我院调研交流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发布时间:2024-05-14浏览次数:79

2024513日下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简称“信息科大”)外国语学院院长朱安博、副院长肖滨、翻译系副主任郑美玲、MTI学位点负责人曹培会以及翻译系骨干教师曹姗姗一行五人来访我院,会议在红瓦楼426会议室进行。我院赵珂院长、郭鸿杰副院长、MTI教育中心主任张达球、副主任卢静以及骨干教师朱舒然出席了本次会议。双方就MTI专业学位点建设、课程建设、案例建设等开展了深入探讨。

赵珂院长首先介绍了学院系部构成、语种覆盖及教师团队等基本情况,并重点介绍MTI专业点的办学历史、规模定位、特色领域等总体情况。赵院长提出,MTI专业学位点建设需契合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学校的财经类学科特色。

张达球主任分享了MTI专业学位点成立以来的建设经验,即坚持语言为本、财经特色以及数字赋能三个抓手打造学位点特色和亮点。围绕团队教师科研成果、人才培养、数字平台、就业去向等,张主任强调了“政---研”一体化的财经翻译育人特色路径。


郭鸿杰副院长谈及了MTI学位点筚路蓝缕的建设过程,特别提及教师团队中学术型导师居多,经过顶层设计以及领域拓展,教师转型具备可能性。以学生参加交大华为创译大赛为例,郭院长强调技术和创新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朱安博院长表示,上财外院MTI专业学位点的建设经验非常值得借鉴,信息科大将结合学校在科技领域的优势,与兄弟院校展开积极合作与切磋,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MTI专业学位点建设之路。

交流环节中,围绕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具体落实,与会双方进行了积极探讨。卢静老师分享了人工智能背景下《语料库与商务翻译》课程建设重点和未来规划,强调以研促教,数智赋能,并融合多元能力的课程建设和发展思路。朱舒然老师分享了对外传播导向下《外宣翻译工作坊》的课程建设重点,以典籍翻译、实证案例、国家形象三个模块践行哲学视域下从“理解中国”到“翻译中国”的育人路径。

 

信息科大与会教师就专硕导师遴选及相关要求,专业学位国际联合培养双学位,数字化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等问题与我院教师展开积极的讨论和交流。曹培会老师表示可以在新课建设中融入案例思维以及项目思维,更好地适应实践导向下的专业硕士培养。曹姗姗老师分享了翻译系本科教学中的技术型课程,包括《技术传播》《语料库与翻译》《Python数据分析》等。

本次调研会在积极务实的氛围中结束。与会双方表示,将继续推进院校合作,共同开拓专业学位点建设新空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本次调研中,双方领导和教师就MTI专业学位点建设应契合国家战略并紧扣学校特色的总体方向达成了共识。唯变不变,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对翻译专业硕士教育带来的挑战,不断巩固学科特色,构建数字人文视阈下的翻译人才培养路径是应有之义。


(供稿:卢静    供图:魏阳芷、夏润    编辑:夏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