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0日下午,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浙财外院”)副院长熊建国、研究生教研部主任陈向红、英语系主任陈淑莹、日语系主任黄莹、商务英语系主任黄彬瑶一行五人来我院调研交流,会议在红瓦楼426会议室举行。我院副院长郭鸿杰、MTI教育中心主任张达球、商务英语系主任艾斌、日语系主任吕雷宁、大学外语教学部教师李澜等参加了座谈。双方就新文科背景下的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立体化课程建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建设、大学外语教育教学等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
首先,郭鸿杰教授代表学院对来访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上海财经大学“立体课程、多元培养、沉浸体验、能力生成”为特征的“43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分享了有组织、立体化外语课程建设。同时,他还介绍了彰显区域国别、国际组织特色的英法复语实验班的专业建设情况。
之后,艾斌教授提出,语言学习最终要适应世界发展,所以教学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课程改革。与此同时,外国语学院通过构建学术共同体来营造学术氛围。
接下来,张达球教授讲述了翻译硕士项目的师资力量、招生情况、毕业要求和就业趋势。张老师强调,外国语学院要紧跟时代前沿,坚持语言为本来进行课程改革。
吕雷宁副教授概述了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及复合型人才培养,并介绍了日语系学生近年赴海外交流及毕业去向情况。
大学外语教学部李澜博士对如何通过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来培养学生学术发展能力、国际胜任力等进行了交流分享。
熊建国副院长介绍了浙财外院的人才培养情况,特别分享了校外实习锻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引导性作用。
随后,与会人员就课程设置、专业学位建设、校企合作、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首先,陈淑莹副教授就关于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大创项目,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出“英语+财经”的学科特色和我院教师进行了交流。
陈向红副教授就如何提升学生财经相关知识储备,以及基于财经知识的语料库建设交流了看法和意见。
黄莹博士就提升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深化改革课程体系,以及如何在教学阶段为学生未来职业规划赋能等内容展开交流。
最后,郭鸿杰教授对本次交流调研活动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双方借此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进行充分的沟通,为数智化背景下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有组织的外院课程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学外语教学等方面的未来合作注入了新活力。他特别强调,未来财经类高校要进一步加强交流互动、优势互补,美美与共,致力于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和全球化竞争的外语拔尖卓越创新人才。
(供稿:俞之颖(学)、潘旭渊(学) 供图:夏润 审核:郭鸿杰 供图:夏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