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企合作,聚焦系列课程共建及人才联合培养|上海财经大学-思爱普联合研究中心讲座和研讨会顺利举行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发布时间:2024-04-25浏览次数:119

423日下午,德国思爱普SAP有限公司语言体验部全球总经理、全球副总裁Thomas Wienold及语言体验部主任张羽、张震、吴雅婷、贾恬霄到访上海财经大学。

Thomas Wienold博士以“全球化、语言服务及人工智能”为讲座主题,探讨了现代科技如何重塑语言服务行业。他首先介绍了SAP公司和语言体验部的主要业务,除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翻译服务这一主营业务,还包括翻译技术的开发和运营,以及管理外部翻译服务供应商。随后他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的发展和神经机器翻译的工作原理,强调语言技术在全球化中的核心作用,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商业应用中的场景。基于对未来人才市场需求的前瞻性分析,Wienold博士指出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新职业机会和对现有职位的影响。

 

张羽先生和吴雅婷女士从自身求学及职场经历出发,鼓励学生们从传统的语言学习者转型为能够适应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此次讲座活动不仅增进了学生对AI技术在语言服务领域应用的理解,为未来的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和技术适应提供了宝贵见解。

讲座结束后,外国语学院院长、上财-SAP联合研究中心主任赵珂教授主持“校企融合课程与人才培养建设”研讨会。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乔晓妹教授,英语系副系主任、上财-SAP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程倩博士,MTI教育中心副主任卢静副教授,以及上财-SAP联合研究中心核心成员李澜博士、邱振宇与SAP语言体验部专家团队深入讨论了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的未来方向。

 

 

 

程倩博士首先介绍了在建产教融合本科生课程《语言技术与数字创新》的初步建设方案,在课程内容中体现设计思维模型、新技术与真实商业应用场景的融合。卢静博士随后介绍MTI课程《AI技术与机器翻译》的设计构想,强调人机协作提供翻译服务的多种路径。Wienold博士表达了SAP 语言体验团队将一如既往在建课程内容提供支持,特别是在涉及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方面的支持,包括由SAPNLP团队及聊天机器人团队设计课程内容的可行性,并提出为学生提供真实商业逻辑、术语知识和数据可视化训练的构想。此外,李澜博士提出翻译教学问题及传统方法转型张羽先生基于翻译的商业逻辑变革探讨了问题解决思路,如在教学中应用知识图谱和游戏化策略的重要性。同时,Wienold博士和乔晓妹教授均强调聚焦课程规划目标,分别分享了对课程培育成果的期望,并展望后续合作开设更多专业方向的系列课程。赵珂教授最后对会议内容进行总结,肯定了两门课程的整体规划,强调未来工作重点在于整合内容课程框架,做好理论教学、案例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深度融合。双方就全面综合利用学院的教育资源及SAP行业经验,联合培养符合未来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基本达成一致意见。

随着AI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日益增多的全球市场应用,理解AI技术、强化语言能力的跨学科技能融合愈发重要,培养能够迅速适应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教育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此次校企融合课程与人才培养建设”研讨是外国语学院在教育创新前沿的新举措,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将学术研究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与世界500强大数据企业接轨的平台,为数智时代的新质人才培养提供新视角。

上海财经大学-思爱普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于20195月。基于上海财经大学与思爱普(中国)合作框架协议,联合研究中心主要成员来自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团队与思爱普SAP Language Experience部门。此前双方在科学研究、复合型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等方面已开展深度合作。本次讲座及研讨会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外国语学院与思爱普(中国)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体现,此次交流不仅加深了校企合作的实质内容,也是双方共同探索人工智能领域前沿知识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尝试。


(供稿:程倩    供图:夏润    编辑:夏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