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沙龙|新开课程说课暨高质量外语课程建设顺利进行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发布时间:2024-03-06浏览次数:97

外国语学院高度重视“有组织的课程建设”,坚持以“成体系、厚通识、重内涵、强交叉”为指针,积极打造彰显“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新课程。35日,学院组织召开了2024年春季学期“新开课程说课暨高质量外语课程建设”教学沙龙。本次教研亦是外国语学院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优秀教师代表致信中首次提到的“教育家精神”的一次集体大备课。

本次教学沙龙共分两个环节一是新开课说课互动,具体内容包括“三进”等课程思政设计、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等介绍二是关于国家一流课程申报、教材建设以及从ChatGPT“语言的界限”经验分享。希望本次活动能够为老师们在外语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申报教学项目、教材建设等方面如何创新、形成特色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提升学院整体外语教学质量和水平。


盛亚南:《语言研究方法与统计分析》是面向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程主要教学目标为:(1)帮助学生理解、读懂语言研究相关论文;(2)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设计思路和数据处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为学会开展语言研究打好基础;(3)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研究中主要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具体的研究。课程旨在激发本科生科学研究热情、全面提升研究能力,通过研究方法的交叉与创新,推进本科生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杜旭佳:《语言与社会I》是英专大二下学期的必修课。该课程受到社会建构主义和转化学习理论的启发,注重课内外师生与学生间的互动讨论,更关注在互动中鼓励学生对固有观念与成见进行批判性反思。学生学习该课程后,能掌握社会语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可以结合相关理论讨论与解释不同社会环境中的语言现象。并可通过学习不同语言与其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具体案例,提升文化自信、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该课程采用教师讲授提问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以及课堂小测、小组汇报和个人书写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杨肖:《学术英语写作II》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课过程中,ChatGPT在学术英语写作中有着切实的作用和价值。学术英语写作是一门偏重于实践性和时效性的课程。同学们可以用ChatGPT有效地规范自己的写作内容。当下有些学者已经关注到语言学和ChatGPT的关系,如在《ChatGPT来了:语言学如何看待ChatGPT》中,作者就关注到了ChatGPT的语言能力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学术英语写作II》课程的教学方法秉持“启--践”一体的教学理念:启以求博——小课堂 大视野;导以至智——选视角,求思辨;践以达能——勤实践、为人生。





孙艳:《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契合上财“财经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以及上财英专“国际化复合型卓越财经外语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于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能力。课程教学凸显了“国际化、高阶性、数智化、思政性”等四大特色,开创了“教学创新、泛在学习、师生共研、以赛促学”的“教•学•研•赛”一体化“上财模式”。课程内容秉持跨文化思辨育人的理念,涉及“经济发展、哲学伦理、文化传承、司法政治、科技信息、环境保护、文体艺术”等多领域的知识储备、演讲与辩论练习,以及对复杂话题的深层探讨。




陈佳妮:财经口译方向的教材撰写建议突出专题特色,专题的设置涵盖了财经类多个领域,从宏观、微观、国内发展和国际合作等多方位视角,审视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不同领域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整个编写体系应符合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每个专题下的具体内容按照递进式的学习方式设计,分为口译知识与技能、背景财经知识、专业词汇与表达、课堂口译练习、课后口译练习、模拟会议练习等,章节之间的理论阐述和难点剖析也应逐步深入。此外,语篇语音等材料应尽量丰富详实,具有真实性和时代性。教材内容可应用于日常教学、虚拟仿真平台,教学比赛教案设计和教研课题等。




朱舒然老师从语言哲学的视角出发,反思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影响。她认为,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并具备对内容质量的鉴别能力是在AIGC时代驾驭AI内容生产技术的关键。而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一技术本身既可能固化、腐化人类的语言,也可能会帮助我们拓展个人与社会语言的边界。最后,她具体介绍了学习者与研究者如何通过积极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我们更好地从基础能力建构走向学术创新和风格创新,发挥其在扩展人类语言边界中的正向作用。



(供稿:盛亚南、杜旭佳、杨肖、孙艳、陈佳妮、朱舒然、王琰

供图:夏润    审核:郭鸿杰    编辑:夏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