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高层论坛在我校顺利举办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发布时间:2017-12-11浏览次数:797


         2017128日至10日,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四届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高层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顺利举行。海内外二语习得领域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本次大会,并做论坛主旨、专题发言,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二语习得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立足本土现实、更有效地对接国际前沿。开幕式上,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姚玲珍教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孙玉教授与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金利民教授先后为大会开幕式先后热情致辞。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姚玲珍教授致辞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孙玉教授致辞


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金利民教授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大会随即进入主旨发言。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英国剑桥大学袁博平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高雪松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张辉教授以及上海财经大学乔晓妹教授发别发表主旨演讲,并与现场学者交流。


文秋芳教授做了题为“二语教学中的辩证研究范式”的汇报。文教授基于《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思想,在研究团队十余年产出导向法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二语教学研究的辩证研究范式。她指出了传统二语教学研究方法中的局限与不足,强调研究应着眼于二语教学课堂中现实的、根本的问题,有机结合理论构建、实践优化和意义阐释,并根据研究需要合理选择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使研究成果能够切实提高二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文秋芳教授作主旨演讲


袁博平教授做了题为“第一语言迁移的方向性——对L2英语语篇和L2汉语语篇的对比”的主旨演讲。袁教授基于对L2英语语篇和L2汉语语篇的对比,发现汉语母语者在学习英语时迁移了重复仿效策略,而英语母语者在学习汉语时却没有将信息策略迁移到英语学习中,从而对“第一语言全面迁移”(Full Transfer)理论假设提出了质疑。就这一发现,他探讨了第一语言迁移的条件,从经济学原理解释了这一现象,提出第一语言迁移具有方向性的观点,并认为这种迁移不仅出现在句法中,也出现在语篇中。

袁博平教授作主旨演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以“续理论应用的进一步思考”为题进行研究汇报,系统地阐释了“续理论”的心理机制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应用的方法。王教授强调“续论”是互动研究的深化,是一种普遍的语言学习机制。“续论”通过创造性的模仿产生协同效应,积极促进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拉平效应,进而显著提高语言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他详细介绍了轮番续写和对比续写的操作原则与方法,特别邀请了河北师范大学张素敏教授上台展示了“续写”方法在实证中的应用。汇报最后,他总结“续论”是知行合一、高效促学的方式,未来将有可能应用于智力开发、人工智能、语言测试等多个方面。

王初明教授作主旨演讲


高雪松教授做了题为“社会文化理论视野下的语言学习者自我调控过程”的主旨演讲,深入探讨了社会文化视野下的语言学习者自我调控过程。他首先回顾了从学习策略研究到自我调控研究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随后,他介绍了在活动理论指导下做的一个质性研究。该研究采用访谈、课堂观察、文献收集等多种研究方法,探索了双语学习者在英语教学环境下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学习英语的过程。

高雪松教授作主旨演讲


张辉教授做了题为“Filler-Gap Parsing in Wh-movement: An ERP Study of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的主旨汇报,介绍了与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相关的二语研究及其现状,具体展示了其研究团队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实验考察复杂句法加工的个案研究。研究比较了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对英语wh-movement句型的习得和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即使是高水平二语学习者也无法习得与母语者相同的认知加工机制。最后张教授用相关脑电成分,结合语义合理性和复杂句式的加工策略等因素分析了导致机制差异的原因。

张辉教授作主旨演讲


乔晓妹教授以“汉英双语者新学词汇的心理表征:来自母语和二语的证据”为题作了研究汇报。乔教授基于掩蔽启动实验,考察了母语新词学习的表现,发现英、汉母语学习者学习新词之后出现了“真假启动词效应”,而汉英双语者却没有出现。就这一现象,乔教授结合实验数据、已有词汇加工模型和习得理论,分析原因,认为二语和母语在词汇存储方式上可能存在质的差别。最后乔教授结合她的研究结果,精炼地总结了关于新词学习最新的国际前沿研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乔晓妹教授作主旨演讲


本届论坛力求创新组织形式,除了传统的主旨与专题发言外,还进行了两场专家访谈及互动的环节。

第一场互动由金利民教授主持,金教授就语言学视角和二语教学环境下的二语习得研究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向四位专家提问。文秋芳教授和王初明教授认为产出导向法和续理论都提倡学用一致和输入输出一体化,但续理论更强调揭示二语习得的内在机制而产出导向则更侧重课堂教学实践,致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袁博平教授和常辉教授指出二语习得研究和人类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应更加聚焦微观,有针对性地深入探讨特定语言结构习得困难的内在机制,不断加深对人类如何习得和加工语言的认识,为二语教学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专家们都认为尽管两个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各有侧重,但两者不应该相互对立,都应该立足于解决语言学习中的共同问题。

专家互动第一场

(左起:金利民、常辉、袁博平、王初明、文秋芳)


基于第一场专家互动的经验,思想碰撞出的更多火花在第二场互动中出现。第二场互动由蔡金亭教授主持,蔡教授主持首先就“双方阵营如何看待对方视角”这个问题开启这场精彩的思维博弈。张辉教授和乔晓妹教授认为双方视关注的具体研究问题不同,研究手段和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心理认知视角关心的是二语习得的心理过程和大脑机制,研究过程必须严格控制变量,较少考虑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而高雪松教授和徐锦芬教授指出社会文化视角更关注的是外语学习者在真实社会文化背景下如何能够更好地学习外语。随后在嘉宾互动环节,袁博平教授提出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之间的区别这一议题,特别关注其在母语和二语测量中的不同。王初明教授也指出两个视角是互补的,且呈现出不断趋同的发展方向。最后,在场嘉宾们一致认为语言习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通过各领域专家学者在不同视角下的研究和互补,语言教学和习得的研究才能有更丰硕的成果。

专家互动第二场

(左起:蔡金亭、徐锦芬、高雪松、张辉、乔晓妹)


本次高层论坛吸引了海内外数十位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专题报告,参会旁听人员近二百人。主办方根据语言学视角、社会文化视角、认知心理视角和课堂教学四个角度将所有汇报人分入四个专题会场。

第一会场以“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为主题进行专题报告,8位专家学者采用语料库、个案追踪和历时研究等方法,分别从句法、词汇、语义和搭配等多个方面探讨二语习得和加工中的问题及涉及的理论。各位专家凭借着扎实而厚重的专业积累,广泛而丰富的研究经验,在热烈的讨论中不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其激烈而高质量的学术讨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们的高度关注。

专题一会场

(先左后右、由上至下:赵杨、郑咏滟、蔡金亭、常辉、于善志)


第二会场以“社会文化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为主题,6位专家围绕该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发言人就课堂教学、迁移、支架及语言社会化等二语习得议题进行了探讨,整个会场的报告体现了理论及实证研究相呼应的特色。其中,三位发言人梳理了社会文化视角下的相关文献以及其对二语习得研究的指导意义;还有三位发言人采用了语料库、眼动、个案等研究方法来探索了社会文化视角对二语习得的应用意义。该会场反响强烈,吸引了近五十位听会者。

专题二会场

(先左后右、由上至下:尹洪山、俞理明、徐锦芬、李丹丽)


第三会场以“课堂环境内外的二语习得研究”为主题进行专题报告,来自7所高校的8位专家从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影响语言教学和学习的因素等多个视角进行了探讨。学者们高屋建瓴,在研究方法上囊括课堂环境构建、计算机辅助合作式学习、多媒体教学材料和赋权增能教学理念等各个细节,在教学影响上也涉及到包括母语对小语种习得的影响、语言学习开始年龄和语言学能对词汇习得的影响和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等变量因素。

专题三会场

(先左后右、由上至下:张文忠、李红、任庆梅、赵珂)


第四会场围绕“心理认知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这一主题,共有七位学者分别从学习能力、工作记忆、学习者母语背景、语言水平和加工策略等角度讨论了影响二语习得和心理加工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他们的研究内容涵盖了语音、词汇、句子和语篇等各个层面的加工研究,研究方法囊括了语音感知实验、阅读眼动、自定步速阅读和启动等多种范式,研究对象包括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这也为汉外两界二语习得研究者提供很好的交流平台,有利于促进二语习得和中国语言学的健康发展。

专题四会场

(先左后右、由上至下:张萍、温植胜、王敏、李金满)


闭幕式上,中国教育语言学学会会长俞理明教授作了会议总结,高度赞扬本届论坛发言报告质量高、内容新以及会务的精心组织安排;中国第二语言习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连瑞教授致热情洋溢的闭幕词,并邀请大家来年再聚中国海洋大学,参加下一届二语习得研究会年会。

俞理明教授对大会进行总结发言


杨连瑞教授进行闭幕式发言


作为上海财经大学“学术校庆”的重要一环,本次二语习得研究高层论坛为上财的百年华诞献上了一场气势恢宏的学术盛宴。通过这次学术交流活动,来自不同区域、不同语种、不同研究方向的人越来越多地加入到二语习得研究队伍中来。这不仅进一步推动二语习得研究多元交融,纵深发展,也激励广大青年教师学者潜心研究,不断进取。通过这次二语习得高层论坛,希望国内外学者们能够精诚协作,形成合力,逐步开创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中国二语习得研究新局面。


(供稿:李健、郭靓;供图:王凯、郭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