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顺利落幕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发布时间:2023-12-19浏览次数:235

为加速培养新时代复合型高素质外语人才,筑牢人才高地,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连续多年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暨论文竞赛,从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强研究生科研能力,激发研究生科研热情。1212日,2023年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暨论文竞赛决赛于红瓦楼626会议室顺利举办,位来自研究生二年级的参赛选手展现出勤于思辨、善于思考、严谨治学、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同时,论坛邀请多位学院教师对参会论文进行评审并为选手提供科研方法指导,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集体合影)



开场致辞——“在学术研究的旅程中同行”

本次论坛由2023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褚昕哲主持。活动开始前,张厚泉老师代表评委老师们致辞,向各位与会教师、参赛选手以及在座听众表示了诚挚的感谢,介绍了本次论坛的基本情况,并期望选手们通过此次论坛切磋学术、碰撞思想,成为学科建设的生力军。

(张厚泉老师开场致辞)

外国语学院张厚泉老师、杨国静老师、周晓梅老师、李健老师、孙艳老师、王玮老师、穆欣老师、孟雅萱老师、朱舒然老师出席本次论坛活动,学院全体研究生参会。



手风采——“我带着所思所想向学校报告”

比赛正式开始,外国语学院的名研二学生各展风采,共同探讨外国语言文学领域的热点及前沿话题,开拓学术视野,启迪学术灵感。

丁子倩同学借助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达洛维夫人》中的女主人公如何被构建为一个完美的家庭主妇并成为“大他者”的帮凶。叶文琪同学从萨特凝视理论的角度解释《长日入夜行》中玛丽的自我异化。郭雨涵同学基于两个单语语料库考察中外企业外宣中隐藏的企业形象构建。徐小惠同学借用语料库研究法对《孙子兵法》的两个英译本进行词汇、句子和文化层面的研究分析。张橦同学基于自建语料库分析了 China Daily 在两个时间段内对“饺子”一词的宣传方式。徐翔同学以批评隐喻分析为理论框架揭示《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文版中“疾病”隐喻的历时性变化以及其政治涵义。杨子莹同学从生态视角探讨跨国学习者专业学习和休闲生活中的超语使用能动性。王盛慧同学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对流行语的日译策略进行研究。徐雪佳同学则以2022年汉日新词和流行语为研究对象,从造词法和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对其产生方式和含义内容进行分类对比分析。

(选手陈述展示)


(与会评委老师点评)



读博经验分享——“热爱可抵万难”

选手答辩结束后,外国语学院2023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毕业生,现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所博士在读生王希月同学从读博和就业的选择问题、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考流程、申请阶段准备、考核阶段复习四个方面详细而生动地分享了自己的读博经验。

(王希月同学分享读博经验)

申博、读博之路挑战满满,王希月同学建议大家明确自己读博的意愿和动机,在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时结合自身兴趣和目标导师的研究专长,并且要反复打磨个人陈述及研究计划、代表自己学术能力的文章等材料。本次分享极大激发了同学们潜心学术、读博深造的热情,有助于引导我院学子合理规划发展道路,勇敢浇筑研途梦想。



颁奖留念

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根据现场评委决赛答辩评分与初赛评阅成绩加权平均得出总分,本论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两名(郭雨涵、丁子倩)、二等奖三名(徐小惠、叶文琪、王盛慧)、三等奖四名(徐翔、张橦、徐雪佳、杨子莹)。在场评委老师为获奖学生颁发了证书,并与参赛选手合影留念。至此,2023年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暨论文竞赛决赛圆满落幕。

(获奖选手合影)



总结致辞——“以梦为马,学术自有远方”

活动最后,副院长杨国静老师总结发言。杨老师提到,“学”与“术”要并驾齐驱,我们既要有“学”的积累,也要有展示的勇气和参与的精神;学术研究与学术活动绝非遥不可及,身边的榜样都在告诉我们,热爱与坚持能克服一切阻力。他高度肯定了此次“学生自主型”论坛创办形式,向所有参与组织、策划、举办本次论坛的老师、同学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寄语我院研究生要秉承初心、强化自身专业素养、做好科学研究、努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杨国静老师总结致辞)



参会分享——“榜样的力量催人前进”

论坛活动结束以后,同学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悟。本次论文竞赛二等奖获得者2022级日语语言文学王盛慧同学说:“很荣幸能够参加本次研究生学术论坛,在这个过程中聆听了其他专业同学的论文,也感受到了点评老师的专业和严谨,收获颇多的同时也深感自己的不足,接下来的日子会更加努力,多多阅读和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论文,认真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与会的2023级研究生新生们也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和心得。研一日语语言文学的吴若言同学分享道:“九位学长学姐从语言学、翻译学、文学等方面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老师与他们之间的问答讨论也异常精彩。从理论基础、论文结构再到结果分析,他们的分享给我们这些研一新生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研一英语语言文学的李千玉同学表示:“认真聆听了学长学姐的汇报之后,我不仅系统地了解了他们的成文思路以及一些尖端的学术热点,更为他们的巧思赞叹。学长学姐的优秀论文正好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启发,今天的论坛真的是不虚此行。”


(供稿:吕卓瑞(学)、申力遥    供图:李千玉(学)、徐慧颖(学)、吴玥(学)    审核:杨国静    编辑:夏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