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同济大学日语系主任刘晓芳教授做客红瓦楼日语论坛,以“新文科视域下日本文学教学研究与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为题,为校内外师生举办了“翻译与理解当代中国”系列学术讲座第4讲。
刘老师首先分析了外语学科当下的发展困境,指出摆脱困境的根本之道是更新外语人才培养观念,需要建立知识+能力+研究的培养模式,突出培养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文明互鉴情怀,并在新文科背景下加强学科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入。接下来,刘老师以松尾芭蕉的俳句「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村上春树的小说『ノルウェイの森』等经典作品为例,阐述了上述能力的培养对正确解读作品、翻译作品,进而进行文化融合和本土化的重要性。
讲座内容丰富,观点深刻而富有前瞻性与启发性,为学院30周年院庆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讲座后,师生们就刘教授和孙教授的讲座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郭鸿杰教授表示,连续两场讲座不仅是日语专业的高端饗宴,对英语专业的师生也很有启发,希望今后学院的讲座活动能够打破专业语种的壁垒,在学术交流上实现跨学科的人文交流。值此外国语学院30周年院庆之际,再次感谢两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为预祝院庆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刘晓芳教授是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通讯评议专家。《日语学习与研究》编委会成员,《日语教育与日本学》(辑刊)主编。日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客座教授,日本佐野短期大学特聘教授,(日本)日中翻译教育协会理事、(日本)东亚语言文化学会副会长等。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中日文学文化比较、病理学与日本近现代文学等。曾先后承担教育部重大项目和教育部社科基地重大项目,并独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出版专著《岛崎藤村小说研究》、合著《日本近现代文论》、编著《日本近现代文学史》,另有译著数部,并在《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和《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供稿:日语系 供图:吕雷宁、张厚泉 编辑:夏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