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文大讲堂】美的主题与形式:英语格律诗欣赏方法谈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发布时间:2016-04-06浏览次数:608

2016年4月5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罗良功教授应邀在行政楼一楼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美的主题与形式:英语格律诗欣赏方法谈”的主题报告,他从格律诗的艺术呈现形式入手,为在座师生带来了一场美学体验,为上财学子吹来了一股清新的人文之风。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锋主持本次讲座。

IMG_9675_副本.jpg

IMG_9684.jpg

罗良功教授先以流行语“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为引,说明生活绝不仅仅是勤奋学习、踏实工作,也需要务实与“务虚”相结合,需要诗意,需要美,而诗歌即是美的代表。罗教授进而展开格律诗的讲述,先汇聚各家之言,使大家对诗歌这一概念有全面而感性的认识。他认为诗歌是言圣洁之情,把诗人崇高的情感借客观之存在表达出来,而充满音律之美的格律诗则是诗歌艺术的典范。

为展现格律诗美的意蕴与意境,罗教授以4首以美为主题的英语格律诗为例,带领大家进行文本细读,详尽地阐释了诗歌的节奏和格律等形式因素如何构成了诗歌的音律之美,而音律美又是如何扩展了诗歌的意蕴与内涵。其中一些诗例,特别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代表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的诗作《鹰》(The Eagle),因其独特的音韵美和充满张力的意向表达,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之后罗良功教授进一步与在场师生分享了自己的三步读诗法:先读语言,再读形式,而后读诗歌,也就是结合语言内容与形式进行整体理解。他告诫同学们,要想读好诗、读懂诗,必须要培养细读的功夫,把细节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才能充分理解诗歌内涵和外延。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积极提问,向罗教授继续请教读诗赏诗的方法和要诀,罗教授一一耐心解答,并现场为同学读诗,报告便在这春意盎然、诗意正浓的气氛中结束。

(供稿:魏阳芷(学)  供图:朱灵(学)  编审:罗山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