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别:英语系
姓名:乔晓妹
职称:教授
最高学位:博士
研究方向: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
现任职务:院长
学术兼职: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商务英语研究委员会副理事长、《当代外语研究》第二语言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外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美国实验心理学会(Psychonomic Society)成员、阅读科学学会(Society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ading, SSSR)成员。
学习经历
2004.8 — 2009.8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 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SLAT) 博士(PhD)
2004.8 — 2006.8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 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 硕士
1994.7 — 1997.2 上海外国语大学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硕士
1988.9 — 1992.7 河南大学 英语言文学文学 学士
工作经历
2009.8 — 至今 上海财经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 教师
2007.8 — 2009.8 亚利桑那大学心理语言学实验室 助理研究员(RA)
2005.8 — 2007.5 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系中文课程 助理教师 (TA)
1997.2 — 2004.8 上海财经大学外语系 英语专业教师
1992.7 — 1994.7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部
讲授课程
本科生:高级英语阅读、语言学概论
研究生:心理语言学、语言学概论、语言学研究前沿、研究方法
学术论文
1. 乔晓妹、唐荣超、张鑫雯,2019, 非掩蔽启动与掩蔽启动效应是否存在质的区别?---来自新学词汇心理表征研究的证据,《外语界》2019年第3期,第41-48页
2. 乔晓妹、张鑫雯,2018,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阅读研究及其科学内涵,《当代外语研究》2018年第2期,第1-8页
3. Qiao, X. & Forster, K. (2017). Is the L2 lexicon different from the L1 lexicon? Evidence from novel word lexicalization. Cognition, 158, 147-152.
4. 乔晓妹、张鑫雯,2017,掩蔽启动效应的机制与原理,《当代外语研究》2017年第1期,第1-4页。
5. 蒋楠、范莉、乔晓妹、张辉、杨枫、吴诗玉,2016, 第二语言加工:学科内容、研究方法及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当代外语研究》2016年第6期,第1-8页。
6. 谭慧玉、乔晓妹,2016,“以学习者为中心---理想抑或现实?”,《第二语言学习研究》2016年第1期,第1-9页。
7. Tang, R., & Qiao, X. (2015). Emotional Stroop effects in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s. In Wang, R., Jia, G., & Chen, S (Eds.), Studies on English Lexicology from Multi-perspectives (pp. 326-342).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8. Qiao, X. & Forster, K. (2013). Novel Word Lexicalization and the Prime Lexicality Effec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39(4), 1064-1074.
9. 李金满、乔晓妹、贺静,2013,主语优势和生命性效应:来自二语加工的证据,《外国语》第36卷2013年第4期,第65-74页。
10. 张达球、乔晓妹,2013,中国英语学习者非宾格结构在线加工研究,《外语界》2013年第3期,第12-21页。
11. Qiao, X., Shen, L., & Forster, K. (2012). Relative Clause Processing in Mandarin: Evidence from the Maze Task. 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27(4), 611-630.
12. Witzel, N., Qiao, X., & Forster, K. (2011). Transposed Letter Priming wi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Text in Japanese and English Reader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37(3), 914-920.
13. 乔晓妹,“The Role of Atten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戴炜栋主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外语教学:创新与发展—第三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 第163-172页。
14. 乔晓妹,“词汇测试的新维度--- 心理词汇的构成和加工”,《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09年秋季号,第106-111页。
15. Qiao, X., Forster, K. & Witzel, N. (2009). Is banara really a word? Cognition, 113(2), 254-257.
16. Qiao, X., & Forster, K. I. (2007). Do orthography and phonology interact in masked priming? Arizona Working Papers in SLA & Teaching, 14, 1-13.
17. Liu, R., Qiao, X. & Liu, Y. (2006). A paradigm shift of learner-centered teaching style: reality of illusion? Arizona Working Papers in SLA & Teaching, 13, 77-91.
18. 乔晓妹,“浅析《21世纪大学英语》教材”,《财经高教研究》,2002年9月。
专著译著
1. 乔晓妹,《新词的词汇化过程及其心理表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
2. 乔晓妹(译著),《时间管理》,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3年6月。
3. 乔晓妹(译著),《智能企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6月。
4. 乔晓妹(注释),《商务专业英语基础图示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
科研项目
2014.6-2017.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YY058,“汉英双语者新学词汇心理表征的ERP研究”),资助金额20万。
2012.7-2015.12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重点项目(“新学词汇心理表征的双语比较研究”,13ZS052),资助金额6万。
2012.6-2014.12 上海财经大学“十二五”规划研究团队资助(“语言的结构、习得与加工研究”),资助金额10万。
2012.3-2014.3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第43批)(“中文关系从句宾语偏向的新依据”),资助金额2.5万,已完成。
2010.6-2011.6 上海财经大学基本科研项目(“文字方向与字母移位掩蔽启动效应的关系”),资助金额2万,已完成。
2010.1-2012.1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新学词汇心理表征的ERP研究”),CNKOPYB0905,资助金额3万,2011年8月完成。
课程建设与教学科研获奖
2020.9 上海市重点课程(《英语演讲与辩论》)1/7
2019.6 校级研究生重点课程(《研究方法》)1/3
2018.8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学科学术奖论文类)
2018.12 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提升“跨文化沟通与高阶思维”为导向的“卓越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5
2016. 12 校级理论性研究成果二等奖(创办特色鲜明的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拔尖型外语人才)4/5
所获荣誉
2020.6 2019-2020学年(中层干部)校先进工作者
2018.6 2018年度校先进工作者
2017.11 2017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
2014. 6 上海财经大学教学基金三等奖
2012.12 上海财经大学第十九届中振科研基金优秀成果奖(论文奖)
2012.6 上海财经大学第七届“教书育人”标兵
2011.1 上海财经大学第十七届中振科研基金优秀成果奖(论文奖)
2010.6 上海财经大学2009-2010年度校教学基金二等奖
办公室:红瓦楼603室
电子邮箱:xqiao@mail.shufe.edu.cn